物联网可能成为区块链的杀手级应用
物联网一直在寻求一种能够实现流程自动化与实时数据交换的安全方法,从而加速交易执行; 在这方面,区块链技术有望成为完美的解决方案选项。
随着车辆、工厂机械、建筑物以及城市基础设施中传感器的数量不断增加,企业正在寻求一种安全且自动化的方式以实现网状网络的交易处理能力。区块链在这方面似乎最具发展潜力。 根据瞻博网络公司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物联网传感器及设备的总体数量预计将由今年的210亿台跃升至2022年的500亿台。 瞻博网络指出,未来四年当中物联网连接设备的大幅增长将主要受到边缘计算服务的驱动——即将数据由云端处理转移至更接近源端的位置。到2023年预计全部460台工业与企业联邦设备中,将有很大一部分依赖于边缘计算。考虑到这一前景,解决标准化与部署方面的核心挑战将至关重要。 区块链是一种电子分布式账本技术(简称DLT),其中也包含业务自动化软件组件(称为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其可消除中间人需求并以标准化方法实现数据加速交换以及物联网设备间的交互流程。这里要解释一句,所谓中间人,是指负责在网络之上处理各物联网设备之间往来请求与其他流量的中央通信服务器。 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简称IEEE)是技术创新领域的权威机构,目前拥有超过50万名会员。该协会成员Mario MIlicevic指出,“从本质层面讲,其基本思路在于取消中央代理——每一笔交易不再需要额外进行批准与验证。相反,各分布式节点将共同参与到网络中各笔交易的验证当中。” 推动供应链更上一层楼 Milicevic解释称,在传统供应链环境当中,中央服务器负责验证货物及原材料由一处向另一处的移动。此外,中央代理也可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决定停止某些流程。在分布式区块链物联网网络当中,点对点网状网络上的各物联网设备可以根据预先确定的规则验证并执行交易——且完全无需借助中央服务器。 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将可扩展的分布式安全与信任机制引入物联网设备、应用程序以及平台,从而通过分布式交互及数据交换提升安全性水平。该项技术利用散列算法以创建不可更改的交易记录,且该信息可接受加密并仅通过公钥与私钥进行访问。 智能合约软件可被嵌入至各物联网芯片上的自执行代码当中,从而在确定满足条件时触发对应操作。这些操作只会在所传入的交易通过身份验证时得到执行。Milicevic表示,“这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由中央代理来告知各个节点需要在何时做什么。” 区块链分类账的出现,缩短了物联网设备信息交换与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周期。 Milicevic指出,“以汽车制造工厂为例,当某一配件到达指定位置,该配件就会被对应的传感器所捕捉,而后将结果信息发送至其他节点。在此之后,各节点认同配件到达这一结论并与整个网络进行通信,最终允许新节点开始下一步操作。” 根据瞻博网络的研究,边缘计算的兴起对于扩大技术部署规模可谓至关重要,其主要优势包括降低带宽需求、提升应用响应时间以及强化数据安全性水平。 来自IEEE的区块链专家们认为,在将区块链与物联网相结合之后,其将有望给整个垂直行业带来变革。 Gartner公司副总裁兼研究员David Furlonger指出,尽管金融服务与保险公司目前正处于区块链开发与部署的前沿,但由于高度关注流程、供应链以及物流效率这一核心特性,运输、政府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如今也在积极参与。 举例来说,法律规定某些药品需要在特定温度条件下进行运输与储存,且确保与该流程相关的数据符合法规要求。然而,药品运输过程的追踪机制往往过于分散。很多制药企业必须雇用供应链整合商收集数据以满足监管标准。 去年,SAP与IBM合作演示了物联网与区块链技术如同联合起来实现药物供应链自动化,从而达成追踪与报告这一目标。SAP公司将其Leonardo IoT软件平台与IBM的区块链云服务相结合,创建出一套可利用智能合约规则追踪并管理医药供应链的系统工作模型。 目前关于区块链的一大误解在于,其会彻底取代传统系统。“事实上,区块链只是企业应用程序之上的一个新增层。”
SAP公司最近还与客户完成了另外两项区块链概念验证部署项目:其一将智能合约技术引入物联网设备内部,从而以Hyperledger区块链上对总交易量在数百万次的小型供应链进行测试性评估; 其二是利用开源区块链软件MultiChain以不涉及智能合约的方式对15家不同客户的数十亿次大规模交易进行测试。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