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保山站长网 (https://www.0875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以原生安全解决方案,为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02-19 15:39:38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互联网
导读:有朋友向我求证,最近很多消息说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这是真的么? 我告诉朋友,这又是假消息。 溯源之后,发现这次是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发布的一份文件在网上传播,里面提到了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于是有人由此解读,认为是中国移动即将进行

有朋友向我求证,最近很多消息说中国移动“2G即将清频退网”,这是真的么?

我告诉朋友,这又是假消息。

溯源之后,发现这次是中国移动计划建设部发布的一份文件在网上传播,里面提到了“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于是有人由此解读,认为是中国移动即将进行2G清频退网。

近几年来,关于2G清频退网的呼声此起彼伏,从长远来看,GSM退出历史舞台确实是大势所趋。中国移动的2G网络选用的是GSM制式,占用了优质的900M频段,从纯技术角度来看,似乎清退资源利用率相对低的2G网络也更合理。

然而,如果仅从技术角度,甚至仅从通信技术角度揣度运营商的思路,就很容易形成误判。

电信运营商的核心是运营,很多问题的分析和决策不能只单纯考虑技术因素,要兼顾商业策略、运营管理体系、存量客户服务以及等多重因素。从停止发展2G物联网,再到彻底的2G清频退网,虽然有一定的关联关系,中间会隔多少年,目前很难说清。

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的经验和教训表明,貌似合理但实际错误的判读,会给产业链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把大象关进冰箱需要三步:第一步打开冰箱门,第二步把大象关进去,第三步把门关上。

同样,2G清频退网也需要三步:第一步停止发展2G用户,第二步把存量客户转到其他网络上,第三步把剩余的客户清理干净,2G清频退网,设备下电入库。

那么,中国移动走到哪一步了?

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只是第一步,也是最简单的一步。

今天,我们先回顾下2G物联网的发展,尤其探讨下为什么中国移动的2G物联网这么特殊。

【2G吹响了移动通信进军物联网的号角】

如今,基于移动通信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场景越来越多,众多企业和资源投入到了物联网产业里。大家都在谈NB,谈LoRa,谈5G……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初在电表上插了张SIM卡,能用GPRS远程抄表,就已经是非常先进的电力数字化解决方案了。

蜂窝移动通信从第一代模拟移动电话走向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是上个世纪末发生的。这个阶段里,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全球范围的2G大发展。

从通信技术的角度看,以GSM为代表的2G网络基本满足了人类在语音业务上所需要的全部功能。同时,由于同期互联网的发展,2G也逐渐将话音和数据分别处理,打通了后续移动通信发展演进的路径。

回看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史,最早的GSM数据通信是电路交换数据(CSD)。但是,CSD是用话音链路进行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高,挂在线上即使没有数据传送也要按照资源占用的情况收费,所以,在CSD的基础上,GSM逐渐发展出了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这也是整个移动数据通信业务的起点。

无论是GPRS,还是后来的EDGE(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技术),都是GSM的技术标准,是2G网络的一部分。

而这些专用数据通信技术,是物联网领域最初的移动通信解决方案。

顾名思义,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以及物与人的泛在连接,要以建立数字化的连接点为基础。虽然2G的数据通信速率比较低,也有很多局限性,但它承载数据通信,促使更多的连接点接入通信网络,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连接的便利性,并且在特定场景下大幅降低了连接成本,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物联网的发展。

随着技术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移动通信技术,有新的网络投入运营,其中不少创新更适合发展物联网业务。可是中国移动并没有完全按照技术演进的节奏,用最先进最合理的移动通信技术来发展物联网,大量的物联网业务还是由2G网络承载。

那么中国移动这么大量的2G物联网业务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为什么中国移动不走寻常路?

【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一次浪潮】

在2G时代,中国移动是当之无愧的业界龙头企业,高举“服务与业务领先”大旗,引领产业不断创新,把2G网络支持的各项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个人通信领域,把WAP、k-JAVA等技术创新和移动梦网产业生态建设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种增值业务。

而在物联网领域,不仅有了数百万的物联网客户,还孵化出了远程抄表、电梯预警、车辆监控等成熟的应用场景,在网络仅具备低速移动数据通信的情况下,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