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代码也受美国出口管制?
到了3G阶段,由于独特的考虑和选择,中国的运营商最终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 尤其是采用TD-SCDMA标准的中国移动,要借助自身各方面的优势和积累的资源,承担发展中国主导的技术标准之产业重任,所以中国移动的很多发展模式和遇到的问题,也是全球独有的,这决定了它的2G物联网业务,具有了特殊的地位与意义。 一般来说,运营商倾向于采用成熟的通信技术,搭建网络后提供业务后通过运营来获取收益,技术和业务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国际标准化组织以及设备供应商。 但是中国移动发展TD时,情况是反过来的,很多业务和运营侧需要的技术和网络能力,TD产业链还一时不能供给上,怎么办? 一方面,中国移动反哺产业,发挥产业领导者的主导作用,在实践中提出对通信技术甚至标准的改进意见,推动供应商和技术标准的持续完善,拉动TD产业链的合作伙伴加速发展成长。 甚至为了带动TD的发展,中国移动自己下场搞研发。国内首家运营商设立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发机构——中国移动无锡物联网研究院,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成立起来的。 另一方面,新网络条件不具备,就在原有的2G网络上挖潜,通过调整应用场景和需求,或者靠应用来修补,减少和避免网络不成熟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把原本支撑个人话音业务的2G网络,扩展到支撑物联网,加大了2G网络的负荷,这并非长久之计。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这却是中国移动最合理的行为。 而且,客观来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对于已经在个人用户市场上占据绝对领先优势的中国移动来说,物联网也为它打开了巨大的创新空间,并提高了网络利用率和收益。 在此期间,是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一波浪潮,各地风起云涌开展的物联网业务,大部分落在GSM网络上。 【中国移动发展2G物联网的第二次浪潮】 虽然中国的3G发展之路与众不同,但全球的移动通信仍按照既定的节奏往前走,从3G向4G的演进相对比较顺利。 2013年12月,工信部向三大运营商发布了4G牌照,移动通信在中国也进入了4G时代,这一次我们基本和全球同步。 众所周知,2G网络主要支持话音业务,3G话音与数据并重,电路域和分组域各有发展路径,4G更是干掉了独立的电路域,把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分组域。 这也就是说,4G是专用的移动数据通信网络。 通过VoLTE的方式,它把原本由电路域承载的话音业务,也转变成为数据流,从而彻底抛弃了传统的电路交换语音网络。 这也是在4G尤其是VoLTE成熟以以后,2G清频退网呼声渐起的原因所在。 但在物联网领域,情况却并没有那么简单。 从3G到4G,伴随技术发展与网络融合,电信运营商们面临的最大威胁,已经从行业内部的相互竞争,转变为互联网等“OTT”企业的降维打击。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为了满足物联网的产业所需要的低功耗、低成本等特性,运营商的物联网业务,也逐渐发展成为了独特的专网,甚至打破传统的属地化运营体系,通过全国集中的方式进行物联网专网建设,以谋求与互联网企业类似的快速响应能力。 比如中国移动的物联网专网,就是依托4G网络,全国集中建设的,它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拥有独立的号段(147),号码位长为13位(个人用户是11位); 2,核心网由集团公司在集中化基地统一建设和管理; 3,由中国移动物联网公司(2010年在重庆成立)集中运营。 用集中的物联网专网以互联网化的方式发展物联网业务,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布局是很清晰的,而且也是符合产业发展趋势的。 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新发展的物联网客户,依然使用着11位的人联网号码,甚至是2G的物联网卡? 其原因在于: 在利益和压力的驱动下,各地企业将物联网业务作为业务增长点和发展重点,都非常关注物联网业务的规模化发展。 然而,物联网专网采用集中方式统一运营,在资费标准、商业模式、合同条款等方面对一线的个性化需求响应能力较弱。如果客户不认同物联网专网统一定义的规则,一线自己能控制和定义的人联网网络反而更容易快速响应客户,发展业务。
同时,2G网络使用的是低频段,覆盖效果好;而在4G发展前期,覆盖难以达到2G的密度,如果客户需要覆盖的位置恰好没有4G覆盖,或者4G覆盖存在一定的盲区,2G就成了唯一可选的网络。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