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终盘点哪家强?
锂金属电池所使用的的固态电解质材料体系繁多,性能各异,大体又可以分为有机物(聚合物)和无机物(硫化物和氧化物)两大类,但是这些材料在满足快充、循环、低温、成本等方面均存在巨大挑战。 而 QuantumScape 的「固态锂金属电池」通过「无负极」制造工艺和陶瓷材料的固态分离器实现了突破。 「无负极」制造工艺,锂金属负极不是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电池充电时,由锂离子在金属箔片聚集而形成的,且该过程可逆,能实现多次循环。 「无负极」直接去掉了石墨/硅的主体材料,这样就能显著提高电池的体积能量密度至 1000Wh/L,质量能量密度至 500Wh/L; 消除了负极主体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瓶颈,实现了 4C 充电倍率,15 分钟 80% 的快速充电; 降低了负极界面的容量损失,延长了使用寿命(800 次/90%); 降低了制造和原材料成本,总体成本相比于现在锂电池还降低了 17%. 「固态锂金属电池」使用陶瓷材料的固态分离器代替了液态有机电解质以及多孔隔膜。 其本身不可燃,起到了屏障的作用,即使在非常高的电流密度下,能抵抗负极锂枝晶的形成,解决了锂电池因枝晶而导致内短路的「业界难题」。 Stanley Whittlingham 表示,制造固态电池最困难的部分是需要同时满足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长循环寿命和宽温度范围工作的要求。 而 QuantumScape 的测试数据均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这项技术投入大规模生产,它就有可能改变整个行业。
「固态电池」如此颠覆,大众早就锁定了 QuantumScape,2012 年开始与 QuantumScape 合作,早期对后者投资超 1 亿美元并成为其最大的汽车股东,2020 年 6 月又追加投资至多 2 亿美元,3 亿美元的投资占据 QuantumScape23% 的股份,现在市值近 100 亿美元。 腾讯 AI Lab 在网络架构搜索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相较于人工设计网络架构,自动化网络架构搜索效率更高,而且还可能找到人类难以构想出的结构,目前该技术已经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用于提升网络架构搜索的计算效率方面,腾讯 AI Lab 提出了一种过渡性的仿射参数共享训练策略[16],对参数共享的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动态地调整搜索训练速度和备选网络结构的可区分性,以提升网络搜索的效率与精度。 在结合多任务学习方面,腾讯 AI Lab 采用了基于任务的结构控制器,来针对不同的任务产生针对性的网络结构,并采用元学习的方式,使得网络参数可以快速适应到新的任务上[17]。 此外,腾讯 AI Lab 还在相关理论分析方面做出了一些贡献,包括一项评估神经机器翻译的可解释性方法[18],可帮助我们打开深度学习黑箱。另外,腾讯 AI Lab 还研究了选择性机制对自注意网络的改善情况[19],解释了该机制在顺序编码和结构建模上的主要贡献,这对于进一步改进自注意力网络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最后,腾讯 AI Lab 的一篇 ECCV 2020 论文也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科学研究的新式卷积:
语境门限卷积(Context-Gated Convolution)[20]。这是一种轻量级的组件,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现有的卷积神经网络中,在图像识别、视频理解、机器翻译上都可以显著提升现有模型性能。 这档节目里播放出的家庭录像片段,便是我对 Vlog 最早的印象:生活化、有趣、个人出镜。 不过按照维基百科中的记录来看,公认的最早的一部 Vlog,是由一名叫 Adam Kontras 的美国网友在 2000 年 1 月 2 日发布在自己的博客上,这条名叫「Entry #1」的视频与后续发布的内容,都记录着这位老哥赴洛杉矶逐梦演艺圈的生活点滴。 Adam 在网络上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却无意间开启了一种视频形式的先河。 2000 年,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市,有一位名叫 Casey Neistat 的年轻人也尝试着用 DV 相机记录自己在大城市闯荡的奋斗史,此时距离 YouTube 的诞生还有 5 年时间。 数年光景之后,YouTube 诞生的前一年,2004 年,被称为「Vlog 元年」,然而我们后来都知道,那只是一个开始,随着视频平台陆陆续续崛起,视频这种形式才从大荧幕走进了手机这种小屏幕中,如今人们在手机上看视频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在电影院或是客厅电视上花的时间。
Vlog 诞生后经过了一段漫长的成长期,直至 Casey Neistat 把一部与兄弟合拍的纪录片卖给了 HBO,Vlog 这种视频形式终于走向了大众视野,用现在的话来说,便是「出圈」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厂商喜欢用「Vlog 神器」来标榜自己的产品,尤其是手机厂商们,都在产品宣传页上标出大大的 Vlog 神器,在聊手机配不配叫 Vlog 神器之前,我们得了解一下 Vlog 是个啥? 何为 Vlog? 从名字可以看得出来,这其实是个合成词,Video + Log,翻译过来便是视频日志的意思,之所以叫 Vlog,是从 Blog 衍变而来,所以可以把 Vlog 理解成视频化的 Blog。 既然古早的 Blog 是观点自由的,个人化的,那么 Vlog 也不应受限于顶着个相机自拍这一种形式。
照这个定义,我回想了一下,在小时候看的一档叫「America’s Funniest Home Videos」的美国综艺节目中(港译叫笑笑小电影),所有搞笑家庭录像,都由观众投稿,从冗长的家庭录像中截取出最有趣的那部分,每一集节目,主持人都会放出近 10 段视频,其中贡献出最搞笑视频的家庭,便能得到现金大奖。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