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边缘
作为继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 云计算之后的又一新型计算模型,边缘计算是以云计算为核心,以现代通信网络为途径,以海量智能终端为前沿,集云、网、端、智四位一体的新型计算模型。可以说,边缘计算是解决未来数字化难题的重要路径。 当然,对边缘计算的接纳与开发也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美国容错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John Vicente将边缘计算的成熟度分为四个等级,从1.0的孤立的静态系统到4.0的无形的自适应、自管理系统。 边缘计算 1.0是关于如何安全、管理和连接机器和设备以启用数字边缘。这一阶段只具备在数字世界中成功实现业务运营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在2.0阶段,边缘计算将开始采用开放的、软件定义的技术。软件定义技术是指从底层计算机硬件中提取出各项功能,并使这些功能能够在软件中执行。 比如,借助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企业从集中控制平台上修改包括路由表、配置和策略在内的各种属性,而不必逐一修改各交换机的属性,从而更轻松地管理网络。同样,软件定义的技术也促成了基于云技术的安全服务的实现,使企业无需自己拥有运行防火墙和入侵检测/防护系统等。 边缘计算 3.0阶段,IT和OT将实现真正的融合,具备了一系列弹性和实时能力。如今,仍然有很多IT未触达的工业领域。例如,工厂需要机械控制系统来执行确定性行为,并保障安全性。这些控制系统诞生于操作技术领域,而不是信息技术产业。 落实边缘计算 3.0的功能是成功迈向边缘计算 4.0转变的必要条件。在边缘计算 4.0阶段,IT和OT基础设施和运营将与人工智能(AI)相融合,一个自管理、自愈和自动化的工业领域即将诞生。一旦机器出现问题,AI系统就能进行诊断并进行修复——无需人工干预。 就目前来看,边缘计算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却已经展现出了生生力量。根据中国移动发布的《中国移动边缘计算白皮书》,目前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直播游戏和车联网4个垂直领域对边缘计算的需求最为明确。 在智能制造领域,工厂利用边缘计算智能网关进行本地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过滤、清洗等实时处理。同时,边缘计算还可以提供跨层协议转换的能力,实现碎片化工业网络的统一接入。 在智慧城市领域,应用主要集中在智慧楼宇、物流和视频监控几个场景。边缘计算可以实现对楼宇各项运行参数的现场采集分析,并提供预测性维护的能力;对冷链运输的车辆和货物进行监控和预警;利用本地部署的 GPU服务器,实现毫秒级的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智能图像分析。 在直播游戏领域,边缘计算可以为 CDN 提供丰富的存储资源,并在更加靠近用户的位置提供音视频的渲染能力,让云桌面,云游戏等新型业务模式成为可能。特别在AR/VR场景中,边缘计算的引入可以大幅降低 AR/VR终端设备的复杂度,从而降低成本,促进整体产业的高速发展。 在车联网领域,业务对时延的需求非常苛刻。边缘计算可以为防碰撞、编队等自动辅助驾驶业务提供毫秒级的时延保证,同时可以在基站本地提供算力,支撑高精度地图的相关数据处理和分析,更好地支持视线盲区的预警业务。
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已逐渐覆盖到制造、运输、公共事业、医疗保健、零售等诸多领域。尽管目前多是项目试验及小规模部署的阶段,但放眼至不久的未来,因边缘计算而带起的新兴产业收入无疑非常可观。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