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8nm工艺 处理器性能相比上一代翻倍
房企开始跑马圈地 房企正成为长租公寓市场一支重要的力量。 2020 年 1 月 4 日,多家媒体报道万科意欲在长租公寓赛道加码,对此,万科董事长郁亮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万科做长租公寓快 5 年了,亏了 90 个亿,直到今天,我才能告诉你万科开始不赔了,把运营管理逻辑弄明白了。” 这意味着,在蛋壳等长租公寓品牌遭遇滑铁卢之际,房企们或将跑马圈地。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长租公寓市场规模已达 1.73 万亿元,到 2025 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 3 万亿元。 在前景辽阔的长租公寓赛道上,房企为何之前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没有租金贷这个天生缺陷,为何仍难言崛起? 没有租房贷,还有其他坑 “租房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可能遇到坏房东、黑中介,甚至更糟糕的是跳入火坑。”具有三年多租房经验的周汤如是说。 2016 年大学毕业之后,周汤就在西安谋生,而租房成为头等大事,相当长一段时间与同学一起辗转多处合租,碰到不少烦心事。 譬如,有一次空调坏了,房东劈头盖脸地教训他们怎么不爱惜东西,把她的空调弄坏了,后来空调售后维修师傅表示,空调长久不用压缩机出了故障导致开不了机,“翻起脸来根本不讲道理,既不认签的合同,也不考虑商量着来。” 不堪忍受之后,周汤将目光投向了长租公寓。 彼时,周汤与同事看上了某互联网长租公寓经营的一套房子,押一付一,一年一签,但租金可以月付,签订合约之时,对方拿出一堆文件要求签字。 “所谓的月付就是‘租金贷’,银行给公寓提前支付一年租金,我们每个月还银行的钱。”周汤在一份文件中发现了端倪,“当时说行业都这样,又不影响征信,怕什么。” 周汤在网上搜索一番,发现自如等长租公寓头部企业的确都有这个诉求,最终签了合同,所幸一年之后互联网长租公寓暴雷潮苗头初现,合同到期之后周汤与同事未再续约。 周汤告诉锌刻度,如今他们已搬入一家万科旗下的长租公寓泊寓,完全没有“租金贷”的诉求:“谁说这是潜规则来着?” 一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又浮现了。 对周汤而言,房企长租公寓难以忍受的是电价按照商用电计费,不同地方价格不一,多在 1.2~1.6 元/度,而之前的互联网长租公寓是按民用电计算,即每月家庭用电 210 度及以下电价为 0.5469 元/度,210 - 400 度为 0.5969 元/度,400 度以上为 0.8469 元,这么来看商用电是民用电贵二三倍,生活成本有较为明显的抬升。
“再想省,一个月水电费上 400 元,也 So easy。”周汤戏虐道。 在 Tier1 目前被外国公司垄断的当下,许多汽车从业者对华为抱有很高的期望。 随着产业分工的加速,类似智能手机“一个国家负责一件事情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对汽车上游的垄断,一位从业者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 因为国内缺少 Tier1 的企业,所以很多上游的公司做出什么汽车专用芯片,往往都需要先找博世等公司进行认证,不完成认证国内的车企就无人敢用。 不敢用的原因不是芯片不好,而是汽车制造时,汽车上电子系统都是博世等公司提供的,企业不知道更换芯片后会不会出问题,基于怕出事的担忧,不用才是企业的最优选。 在他看来,让华为成为国内的 Tier1,有助于在国家内循环战略下,形成中国自己的智能汽车标准,从而围绕标准,培养一批真正有竞争力的上游公司。 但和普通人期待华为“汽车”的心情不同。 一位汽车从业者说:“目前的车企,对全力梭哈华为的造车方案其实有一定的排斥态度,比如长安,既和华为合作,也和博世、阿里及腾讯等公司有所往来。” 对于车企这样选择的原因,他补充道:“面对智能汽车快速分工的新格局,车企其实比谁都了解这个趋势,所以大家尽管想去拥抱,但也担心产业链快速整合之后,自己的利润会越来越少。” 对于车企的疑虑,徐直军曾在 2020 年 9 月接受 21 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达了一个观点:“未来,不同的车企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策略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会选操作系统,有些可能只会选我们的硬件,有些会自己做,但是,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 结合“华为多次发表不造整车”的言论,当下的华为一边提升自己辅助造车的能力,另一边也在用开放的态度,给车企吃下“不抢生意”的定心丸。 作为华为直接对标的博世,其实远比车企更为紧张。
在第十二届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华为智能汽车负责人王军曾表示,华为正在研发激光雷达技术,目标是短期内迅速开发出 100 线的激光雷达。未来计划将激光雷达的成本降低到 200 美元甚至是 100 美元。 在 5G 汽车联盟成立的两年内,华为通过“云管端”的硬件,初步打通了自己体系内的标准化。 基于手机产业的分工,未来几年,智能汽车产业将可能彻底改写现有的汽车制造模式。产业链的上下游厂家会快速分层,并将因为造车门槛的降低,而迎来一次小繁荣。
现在的汽车制造仍需厂家从不同的上游企业采购不同的设备,这需要车企自己做大量的适配工作,因此设计一辆车的周期往往比较长。但未来,车企可能只需做好汽车的外观和底盘,而整车的电子系统、动力系统、联网系统,可能会由 Tier1 的企业直接供应。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