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大首台高精度量子重力仪成功交付
2020 年最后一天陆续发布的道歉声明,没能挽救郭敬明和于正。 12 月 31 日零点,郭敬明给作家庄羽补上了迟到 15 年的道歉声明;于正也紧随其后,于当日上午就多年前抄袭琼瑶作品一事致歉。 时间线拨回到 12 月 21 日,因抄袭、炒作等原因,两人被 111 名业内编剧联名抵制,随后抵制队伍里又新增 45 名编剧。面对声势浩大的抵制行动,以往锱铢必较的两人均选择了沉默。 再之后,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也对抄袭等文艺界不良风气对郭敬明和于正做了直接或间接批评。一连串的后续反应,让两人持续曝光在舆论聚光灯之下。 而市场方面也有了连锁反应。1 月 2 日,《我就是演员3》往期节目被下架,新的一期节目中没有于正的任何镜头。4 日晚,猫眼、淘票票两大购票平台已不再显示《晴雅集》的售票信息,之前全网下线传言得到了证实。郭敬明和于正的道歉,看来还是来得太晚了。 文化商人,不择手段 郭敬明和于正总是被一并提起,因为两个人在电影圈和电视圈的发迹手法实在是太过相像。郭敬明是于正在电影圈的投射,于正是郭敬明在电视圈的投射。在成功路上,两人都是同样的不择手段。抄袭、截胡等手段,贯穿了两人的职业历程。 让郭敬明被钉在抄袭耻辱柱上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其成名作之一。2006 年,法院判决该作品抄袭成立,但郭敬明拒不道歉,并义正严辞地表示:“钱、名声,这些东西,真不是那么重要,我都可以给予,唯独道歉,哪怕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也决不会迫于压力而放弃了自己的原则、放弃了曾经创作时的辛苦,放弃了所有依然喜欢着我的文字的人的希望。” 但在 12 月 31 日的道歉声明中,曾经的“原则”“辛苦”“希望”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年少的虚荣和抗拒”。对于当年初尝成功捷径、名利尽收的郭敬明来说,承认抄袭无异于自断前程。 在此之后,郭敬明继续出书、开工作室、当主编,坐享名利。 郭敬明在写《小时代》的时候,或许不会料到,属于自己的“小时代”会过早终结。2012 年之后,移动设备的崛起宣告着纸媒时代的没落,郭敬明不得不另寻他路。2013 年,郭敬明找到了新的身份——电影导演。
郭敬明当导演的最大便利就是作为作家的他,手中自有 IP,自己的作品自己翻拍,粉丝的期待值也会增加。后续两年里,郭敬明的导演处女作《小时代》四部曲相继面世。但华而不实的镜头、矫揉造作的台词、拜金且空虚的价值观,让郭敬明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批评之中。 年轻人们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也一直未能改善。在《2019 上海白领健康指数报告》中,上海白领超过四成的白领有熬夜的习惯,且超过 30% 的白领经常喝含糖饮料。此外,女性白领还经常吃垃圾食品,男性则容易抽烟、频繁喝酒。 其实,作为熬夜大军中的一员,道理 DT 君也都懂,养成不良习惯也并非我们所愿。 一些朋友也经常声泪俱下地向 DT 君抱怨:“熬夜还不是生活所迫,尤其像我们这种程序猿,明星出个轨、官宣个恋情,服务器就立马“爆”了,只能连夜修复 bug。真正朝九晚五又不加班的工作能有多少呢,生活已经如此艰辛,还要剥夺我喝快乐水、吃炸鸡的权利吗?” 秉着“只要不发病危通知书,我就还能继续熬”的阿Q精神,打工人的下班时间越来越晚。同时,一份互联网大厂的 offer 仍然炙手可热,哪怕它要求你玩命工作、抛弃正常的生活。
有人说这是社会规则,拼命工作我们至少能够看到薪资、履历的加成、上升的空间甚至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在这场交易中,当我们失去的远远不止是时间和精力,这样的置换还值得吗? 在需求的促使下,一些健康相关的互联网保险产品也开始出现,比如相互宝。周瑶和她的建筑工程师丈夫都投保了相互宝,原因无他——“现在身体越来越差、工作环境使然,是时候投保重疾险了。” 在知乎上,关于重疾险搜索率第一的话题“我觉得重疾险很坑,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买?”被浏览了超过 400 万,说明重疾险已经被越来越多人的注意到。相当多的年轻人有这个打算购买或是已经购入。其中话题中就提到了周瑶购买的相互宝。被问及“是否是坑”这个顾虑时,周瑶表示:“防身而已,用不上最好。一年才几十块钱,图个心安。” 道理我都懂 但我还是做不到早睡 花钱图个心安,是现代人自我安慰的又一种表现手法。相较于去普陀山观音相前奉上香火,打开支付宝买个相互宝,连走路上山的劲都省了。毕竟在“一日三餐规律饮食,保持良好运动频率”和“不管了,花钱消灾”之间,年轻人通常无脑选择后者——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办了卡却云健身呢?
《报告》里的数据也验证了我们的猜测。即便对自己的健康测评分很低,但真正能够身体力行的开始养生的年轻人并不多。结论显示,基本不运动或偶尔运动(少于等于每月1-3 次)的 90 后占比超过 50%,且每周运动 3 次以上的仅占 24%,还不到 70 前的1/3,是四个年龄段最不爱运动的人群。 不过,虾米音乐进入阿里体系后并未迎来高速发展,反而是一步步下滑,直到如今被关闭。 曾被视为经典的音乐播放器天天动听在 2016 年 9 月就迎来了告别时刻,当时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应用启动页面上出现“10 月 1 日起天天动听将停止服务,感恩一起走过的洪荒岁月”的字样。 当时有网友说,你们的合并与与排挤,我们失去了我们的情怀,我不知道这种所谓的更新,还有多少,只能默默地留下历史的安装包,直至,如果,我有时间,去发现一个更贴心的存在。 “不是我们跟不上潮流,我想,我们只是习惯了…习惯了那熟悉的页面,习惯了那熟悉的简约而不简单,可是这一切都将变成历史。” 天天动听成立于 2007 年,模仿当时 PC 市场极为普及的“天天静听”播放器,制作了天天动听,2009 年天天动听用户量突破 1000 万;2011 年用户量突破 5000 万;2012 年用户量突破 1 个亿;2013 年 6 月份用户量突破 2 个亿。 在 2012 年发展如日中天之时,天天动听接受阿里巴巴投资,2016 年 4 月更名为阿里星球。当时,阿里星球要做泛娱乐粉丝交互平台,功能越来越多,逐渐偏离音乐这一核心服务,用户也流失。 虾米音乐、天天动听这两个经典的播放软件,就这样和大众告别了,阿里巴巴相当于通过收购,扼杀了两款经典。 这也可以理解,当年海洋音乐持续收购音乐领域的版权,后与酷狗、酷我合并,再后来,海洋音乐与 QQ 音乐合并,组成了腾讯音乐。 腾讯音乐在音乐版权市场攻城略地,2020 年 3 月,腾讯及腾讯音乐为首的财团还以企业价值 300 亿欧元的估值收购 Vivendi SE 旗下环球音乐集团(UMG)额外 10% 的股权。 本次交易完成后,财团在 UMG 的股权将增加至 20%,其中,腾讯音乐在财团股权中的投资占比仍为 10%。 网易云音乐在 2019 年 9 月获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 7 亿美元融资,并在持续加大在音乐版权领域的投入。 虾米音乐此次被关闭,很多人怪前阿里音乐董事长高晓松,不过,更核心的原因是,在阿里巴巴大的体系之下,于发展过程中曾错失一些关键机会。
尤其是在音乐版权内容获取上,虾米音乐没能很好地满足用户多元化的音乐需求。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