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递归算法
在 2020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创新工场创始人兼 CEO 李开复以《从“AI+”到“+AI”:以技术重构中国经济》为题发表演讲。 李开复指出,过去几年 AI 实现了从技术驱动到商业驱动的大转型。AI 产业化、商业化的速度越来越快,有以下几点原因:软件工具进步、硬件实现加速、云和其他技术的进步,以及 AI 相关人才的培养,共同把 AI 创业从“AI+”推动到了“+AI”的时代。 所谓的“AI+”,是以 AI 为核心、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核心去寻找商业机会。而“+AI”,针对传统应用去产生价值,必须要和传统公司合作,甚至是传统公司来主导 AI 的应用。再过 5 年,我认为 AI 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 AI 无处不在。 普华永道的一份预测显示,人工智能在 2030 年给世界将带来 1 万亿人民币的价值,而这价值主要是在传统企业里面体现出来的。 李开复认为,“AI+”会继续有价值,那么“+AI”却是远远体量更大,对是社会经济贡献更大的一个方向。 在他看来,传统企业可以有四种方法让“+AI”产生价值。第一个简单的来说就是用 AI 省钱,第二是用 AI 简单的替代一个环节。第三是用 AI 来改造公司比较重要的几个流程。然后第四是用 AI 来重构整个行业。
“如果传统行业想好好运用 AI,那么数据中心、5G、 IoT 还有大数据和 AI 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几个环节要结合到一起。我深深的相信 +AI 在新基建之下能够实现数据化、IT 化、云端化的一步到位,这对于重构提升中国经济将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李开复总结道。(本文首发钛媒体 App) 以下为李开复演讲内容: 大家好,我是创新工场李开复,很高兴参加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今年我的题目是谈一下《从“AI+”到“+AI”,用技术重构中国经济》。 我们可能还记得在互联网的时代,大家的一个很大的辩论就是互联网到底未来会是怎么样呢?是由互联网公司来加传统企业,还是以传统企业来增加互联网? 我们可能都记得马云和王健林这样的一场辩论,那么当然我们现在回头看,从 2012 到今天肯定是以互联网站了上风,但是最终这两者是融合的,所以“AI+”和“+AI”最终当然也会融合。但是过程会和互联网走的一样吗?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这几年来 AI 有一个特别大的转型,就是从一个技术驱动变成商业驱动,即便是非常深的技术,比如说最近的 Transformer 技术,也就是 BIRD 技术,仅仅花了两年就走了深度学习当年走了 30 年这样的一个路径。仅仅两年时间,从谷歌它的论文的刊出一直到遍地开花的应用产生。 所以即便是最高深的技术,它的产业化商业化的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为什么会这么快?这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我们的软件工具进步了,第二个硬件加速了,也变得更容易用了。第三有很多云和其他的技术,最后越来越多的人才培训了出来,大量的 AI 人才和这 4 个重要的理由,让我们把 AI 创业从“AI+”真的推动到了一个“+AI”的时代。 所谓“AI+”的创业,如果我们回顾早期的 AI 的公司,以技术为主,而且是以天才科学家为核心的创业。这类的公司他们非常的少数,因为毕竟懂 AI 的人才是非常的少的,所以这些 AI 天才们就获得了资本支持,成为了第一批“AI+”的公司。 那么大约在四五年前,我们看到了“AI+”虽然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但是懂 AI 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工具也越来越普及了,所以更多的传统公司开始思考他们该怎么样融入 AI 所以我们就正式的进入了“+AI”的时代。 那么“AI+”和“+AI”的差别是什么? “AI+”是以 AI 为核心、以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核心去寻找商业机会。而“+AI”,针对传统应用去产生价值,必须要和传统公司合作,甚至是传统公司来主导 AI 的应用。再过 5 年,我认为 AI 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即 AI 无处不在,AI 的应用变得越来越简单。传统公司也能够雇到工程师,他们也能够用更简单更更接地气的模式来把 AI 引入他们的公司,就跟今天的 IT 的状态是一样的。 所以讲的更贴切一点,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例子。 “AI+”的公司早期是在语音视觉芯片方面为主的,那么“+AI”的公司,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比较好的例子,比如说文远知行和广州的出租车公司合作,创新旗帜和宝钢合作,追一科技和广发银行合作等等,这些 AI 的公司是存在的,但是 AI 的公司是来辅助一个传统公司来达到商业指标,这就是“AI+”和“+AI”的差别。
我们可以看到在普华永道的预测上,其实就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在 2030 年给世界将带来 1 万亿人民币的价值,而这价值主要是在传统企业里面体现出来的。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