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家叫兽”们为什么常常“不靠谱”?
这是一家对冲基金,创始成员中有两位诺奖得主和一位前美联储副主席。这些人可不是来撑门面的,他们建立基金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自己提出的“高杠杆加固定收益套利模型”的获利能力。这个经过数学计算验证过的模型果然非常有效,运作的前四年的回报率平均超过40%,一下子和老牌的索罗斯量子基金一起跻身为“全球四大对冲基金”。 更牛逼的是,长期资本几乎没有大的回撤——可这正是问题所在。任何一个赢利模式都是有缺点的,要么回撤大、要么回报低、要么市场机会少,你想,如果这个模型真的能长期有效,那十几年下来,世界上所有的财富岂不是全部归他们所有了? 问题事后才浮出水面,这个模型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忽略极小概率事件的基础上的,而这四年,金融市场刚好风平浪静;而盈利又建立在超高杠杆之上,为未来埋下祸胎。 长期资本在第五年就等来了它的“极小概率事件”——1998年的俄罗斯债券违约事件。谁也不会想到,昔日的霸主竟然会债券违约,短短150天,“长期资本”巨亏,并此发了一场波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大地震。 俄罗斯债券违约被长期资本认为是“100亿年才会出现一次的事件”,实际上,后来的二十年,类似的危机至少发生过两次。所以,“极小概率事件”并不能仅仅用数学去判断,它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忽视它们,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专家们忽视“极小概率事件”,还有一个原因: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做事情的成本可能会高的惊人,预算可能永远通不过。福岛核反应堆就是一个惨痛的例子。 过去45年间,福岛最大的地震是8.0级,所以日本人就按8.5级的防震标准来建造核反应堆。而事实上福岛在过去很可能发生过9级地震,而这个信息被专业人士“当成极小概率事件”无视了,最终造成巨大的灾难。 五、别对答案太在乎 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专家,思维上都有自己的盲区。普通人的盲区是“过于依赖自己的直觉”,专家的盲区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理性和经验”。 这两种思维盲区的产生,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两类人都过于在乎现在就得到一个答案——因为专家如果没有这个答案,他们很可能什么事都做不了,普通人如果不立刻得出答案,日常决策成本可能高得惊人。 这就导致我们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那些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上,而忽略了其他的可能—— 食品添加剂的专家觉得把工业明胶做成食用明胶很难,就忽略了技术的进步; 普通人太希望找到一个准确率很高的癌症早期筛查方法,忽略了数字本身的意义, 福岛的核专家太希望证明这里可以建核电站,忽略了小概率事件的不确定性…… 上学时,我们都有做选择题的经验:不能因为一个选项看起来是正确的,就不看其他选项。这个经验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决策中同样重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