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家庭娱乐场景,在 2014 年团队推出了点歌机,并与小米电视合作,推出了“欢乐歌房APP”。
2017 年初,推出了迷你 KTV 品牌“wow屋”。
之所以将 C 端市场作为接下来的重点,首先是从业务协同的角度来考虑的。
马杰告诉 36氪,对于雷石来说,作为 to B 的服务供应商,只有对 C 端的需求足够敏感的情况下,才能保证团队输出的解决方案是能够满足 KTV 运营商的需求。相比于从 KTV 运营商处收集需求再去进行产品优化,直接和 C 端合作显然更高效。
以曲库为例,曲库的丰富度和更新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目前雷石的曲库包含了 58 万多首歌曲,能够做到新歌 2 小时发布,在和 C 端产品打通之后,在点歌系统上也能够根据市场热度进行推荐,这是团队能够获取到 B 端用户的原因之一。
除了依靠用户帮助团队离市场更近外,雷石看重的其实还是“音乐娱乐”这个无需再验证的需求在 C 端市场的潜力。
马杰提到,KTV 除了切入的是聚会场景下的需求外,也借助其相对专业的设备获取到了一部分流量,这是家庭场景内缺失的部分,团队推出的“点歌机”想要解决的就是这一部分的需求。

雷石WOW屋
而随着智能电视、电视盒子等新一代家庭内容终端的普及,雷石也想以“更轻”的形式来满足需求。
简单来说,首先和互联网电视品牌合作提供入口,例如和小米电视合作的“换,同时也会提供麦克风、耳机等消费级娱乐硬件来提升体验。
所以整体上来看,这一部分的业务更像是把 to B 的解决方案“家庭化”。
迷你 KTV 在去年迎来了爆发,赛道内的玩家都在讲一个碎片化线下流量入口的故事。马杰告诉 36氪,如果要通过迷你KTV 获取到更大的流量,选址是一方面,这一点决定了迷你 KTV 所处的流量池有多大,但如果要真正将流量“引入”到这个入口内,则是用户付费意愿的问题。
一方面是用户体验,前面提到的曲库的丰富度和更新速度是一个维度,同时也是 wow屋的竞争优势所在,团队也在考虑将 VR 等技术运用到迷你 KTV 内。
另外一方面是价格。团队希望通过广告收入等其他增值服务来补贴使用价值,降低消费者的决策门槛。
根据团队提供的数据,目前“ wow屋”已经在全国50%以上的院线及购物中心等场景下铺设了近万台设备,月流水超千万。除了唱歌之外,高校内的“朗读亭”也是团队布局的方向。
(编辑:保山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